顶点小说 > 古籍序跋集 >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2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2


飞烟传出说郛卷三十三所录之三水小牍〔57〕,皇甫枚撰。亦见于广记四百九十一,飞烟作非烟。三水小牍本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今止存二卷,刻于卢氏抱经堂丛书及缪氏云自在龛丛书中〔58〕。就书中可考见者,枚字遵美,安定人。三水,安定属邑也〔59〕。咸通末,为汝州鲁山令;光启中,僖宗在梁州,赴调行在。明姚咨〔60〕跋云:“天蒐庚午岁,旅食汾晋,为此书。”

        今书中不言及此,殆出于枚之自序,而今失之。缪氏刻本有逸文一卷,收非烟传,然仅据广记所引,与说郛本小有异同,且无篇末一百余字。广记不云出于何书,盖尝单行也,故仍录之。

        虬髯客传〔61〕据明顾氏文房小说录,校以广记百九十三所引虬髯传,互有详略,异同,今补正二十余字。

        杜光庭字宾至,处州缙云人〔62〕。先学道于天台山,仕唐为内供奉。避乱入蜀,事王建〔63〕,为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后主〔64〕立,以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解官,隐青城山,号东瀛子。年八十五卒。著书甚多,有谏书一百卷,历代忠谏书五卷,道德经广圣义疏三十卷,录异记十卷,广成集一百卷,壶中集三卷。

        此外言道教仪则,应验,及仙人,灵境者尚二十余种,八十余卷。今惟录异记流传。光庭尝作王氏神仙传一卷,以悦蜀主。而此篇则以窥覗神器为大戒〔65〕,殆尚是仕唐时所为。宋史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作“虬髯客传一卷”。

        宋程大昌考古编〔66〕九亦有题虬须传者一则,云:

        “李靖在隋,常言高祖终不为人臣。故高祖入京师,收靖,欲杀之。太宗教解,得不死。高祖收靖,史不言所以,盖讳之也。虬须传言靖得虬须客资助,遂以家力佐太宗起事。此文士滑稽,而人不察耳。又杜诗言虬须似太宗。小说亦辨人言太宗虬须,须可挂角弓。是虬须乃太宗矣。而谓虬须授靖以资,使佐太宗,可见其为戏语也。”髯皆作须。今为虬髯者,盖后来所改。惟高祖之所以收靖,则当时史实未尝讳言。

        通鉴考异八云:“柳芳唐历及唐书靖传云:

        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案太宗谋起兵,高祖尚未知;知之,犹不从。当击突厥之时,未有异志,靖何从察知之又上变当乘驿取疾,何为自锁也今依靖行状云:

        昔在隋朝,曾经忤旨。及兹城陷,高祖追责旧言,公忼慨直论,特蒙宥释。”柳芳唐人,记上变之嫌〔67〕,即知城陷见收之故矣。然史实常晦,小说辄传,虬髯客传亦同此例,仍为人所乐道,至绘为图,称曰“三侠”。取以作曲者,则明张凤翼张太和皆有红拂记〔68〕,凌初成有虬髯翁〔69〕。

        右第四分

        〔1〕“元和体”旧唐书元稹传:元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元和806820,唐宪宗年号。

        〔2〕莺莺传传奇篇名,元稹作。写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

        〔3〕杨巨源字景山,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元稹诗友。

        官礼部郎中。莺莺传中引有他写的崔娘诗一首。李绅,全唐诗卷四八三收有他所写莺莺歌篇首八句,又题东飞伯劳西飞燕歌,为莺莺作。其他逸句,见引于董解元弦索西厢。

        〔4〕赵令畤字德麟,号聊复翁,宋朝宗室。从高宗南渡,袭封安定郡王。侯鲭录,笔记集,八卷。杂记故实艺文。卷五对莺莺传考辨颇详,并录有自撰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以说唱形式咏莺莺传故事。

        〔5〕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活动时期大约在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前后。所著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杂剧剧本,五本二十一折。情节较董解元弦索西厢有更大发展。剧中张生名张君瑞。

        〔6〕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初。作有杂剧窦娥冤、赵盼儿等。续西厢记,明清时,有人以为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为关汉卿所续。

        〔7〕李日华字实甫,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作家。

        南西厢记,实为明代海盐人崔时佩所撰,李日华增补,二卷。此剧将王实甫北西厢翻为南曲,内容基本相同。

        〔8〕陆采14971537原名灼,字子玄,号天池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戏曲作家。他以为李日华所作“气脉未贯”,于是另撰南西厢记二卷。

        〔9〕周公鲁字公望,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作家。

        翻西厢记,一名锦西厢,传奇剧本,二卷。此剧截去北西厢“草桥惊梦”以后数折,翻出红娘代莺莺与郑恒完姻,崔张之间又经一番周折方得团圆等情节。

        〔10〕查继佐16011676字伊璜,明末清初海宁今属浙江人。所著续西厢,一卷,曲海总目提要注为“传奇”。除增添张君瑞以崔莺莺所赠诗应制的情节外,其他内容基本与关汉卿续本相同。

        〔11〕刘氏暖红室刘氏,指刘世珩,清末民初安徽贵池人。暖红室为其室名。刘氏选刊的暖红室汇刻传奇,包括元、明、清杂剧、传奇和戏曲论著,共六十余种,一九一七年合刊时为五十九种。

        〔12〕按商调蝶恋花中的张生未具张君瑞名字。

        〔13〕周秦行纪传奇篇名,写牛僧孺于唐德宗贞元中落第回乡,夜晚迷路,宿一大宅中,与汉文帝母薄太后、汉元帝妃王嫱及杨贵妃等聚会赋诗的故事。文中对于德宗及其母沈太后有不敬之语。

        署牛僧孺撰,实为牛之政敌李德裕门人所托名,意在诬陷牛僧孺。

        〔14〕李卫公外集又称穷愁志,四卷。按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一名李卫公文集,除外集外,还有正集二十卷,别集十卷。

        〔15〕牛僧孺779847唐代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一说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居宛叶间今河南南阳、叶县一带。

        他在中唐时牛、李党争中与李宗闵同为牛党首领。

        〔16〕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代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武宗时任宰相,后封卫国公。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首领。

        〔17〕晁公武所述贾黄中语,见宋代张洎贾氏谈录:“牛奇章初与李卫公相善。尝因饮会,僧孺戏曰:绮绔子何预斯坐。卫公衔之。后卫公再居相位,僧孺卒遭谴逐。世传周秦行纪,非僧孺所作,是德裕门人韦瓘所撰。”按牛僧孺曾封奇章郡公。

        〔18〕莫休符唐末人,曾官融州刺史。桂林风土记,原书三卷,现存一卷。除叙述风土人情物产外,还收有一些他书所未见的唐诗。

        〔19〕韦正卿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代宗大历年间,与其兄韦夏卿同举“贤良方正”。

        〔20〕关于韦正卿之子韦虢,新唐书韦夏卿传又云:“德裕任宰相,罕接士,唯虢往请无间也。”“会昌末,累迁楚州刺史,终桂管观察使。”

        〔21〕刘轲唐代沛今江苏沛县人。天宝末年流落韶右今广东曲江一带。早年为僧,元和十三年818登进士第,曾任史官。

        牛羊日历,新唐书艺文志入小说家,一卷。注云:“牛僧孺、杨虞卿事。檀鸾子皇甫松序。”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

        “牛羊日历,诸家悉以为刘轲撰。案轲本浮屠,中岁慕孟轲为人,遂长发,以文鸣一时。即纪载时事,命名讵应乃尔;必赞皇之党,且恶轲者为之也。案通鉴注引作皇甫松,松有恨僧孺见传,或当近之。”按赞皇指李德裕,他于文宗时受封赞皇县伯。

        〔22〕杨虞卿字师皋,唐代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宪宗元和末官至监察御史。牛党重要人物之一。

        〔23〕藕香零拾丛书,清代缪荃孙辑,共收三十九种,一○二卷。刊于清代光绪末年。按该书所收系续牛羊日历。牛羊日历见收于宋代晁载之续谈助卷三。

        〔24〕皇甫松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词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或曰松,奇章表甥,然公不荐,因襄阳大水,遂为大水变,极言诽谤。”

        〔25〕姓应图谶除周秦行纪论所引谶语外,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木星入斗”条又说:唐乾符中,木星入南斗,术士边罔以为“帝王之兆”。“识者唐世常有绯衣谶,或曰将来幸运,或姓裴,或姓牛,以为裴字为绯衣,牛字著人即朱也。所以裴晋公度及牛相国僧孺,每罹此谤。李卫公斥周秦行纪乃斯事也”。

        〔26〕李贺791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中唐诗人。曾官奉礼郎。歌诗编,即李贺歌诗编,四卷,外集一卷。

        〔27〕沈亚之781832吴兴今属浙江人,中唐作家。所著沈下贤集,共十二卷,其中诗赋一卷,文十一卷。下文说集中“有传奇三篇”,指湘中怨辞、异梦录和秦梦记。

        〔28〕计有功字敏夫,宋代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所著唐诗纪事,八十一卷。载录唐代一一五○名诗人的作品本事及有关诗篇。

        〔29〕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今新疆一带人。所著唐才子传,十卷,收唐代诗人三九八人的评传。

        〔30〕柏耆唐代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人。文宗太和初官至谏议大夫。太和三年829,横海节度使李惇讨伐叛将李同捷,他奉诏宣慰德州行营。后被参劾,贬循州司户,其判官沈亚之同时被贬为虔州南康尉。

        〔31〕湘中怨辞传奇篇名,写太学进士郑生与蛟宫龙女氾人恋爱的故事。

        〔32〕异梦录传奇篇名,写邢凤梦观古装美人“弓弯舞”及王炎梦为吴王作西施挽歌的故事。

        〔33〕谷神子即郑还古,唐代荥阳今属河南人。宪宗元和间进士,官河北从事,后贬吉州掾。博异志,又名博异记,笔记小说集,一卷。

        〔34〕王炎唐代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官至太常博士。王播759830,字明敭,王炎之兄。官至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35〕叶氏观古堂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湖南长沙人。

        室名观古堂,刻书多种。

        〔36〕涵芬楼上海商务印书馆藏书楼,清代光绪末年创立,收藏善本秘籍多种。一九二四年移入东方图书馆。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争中为日本侵略军焚毁。

        〔37〕小草斋明代文学家谢肇淛书室名。谢氏著有五杂俎等。

        〔38〕丁氏八千卷楼清代钱塘丁申、丁丙兄弟的藏书楼,分三部分:八千卷楼,藏四库著录书;小八千卷楼,藏善本书;后八千卷楼,藏四库未收书。

        〔39〕段成式863字柯古,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唐代文学家。官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少卿等。酉阳杂俎,笔记小说集,二十卷,又续集十卷。

        〔40〕杨太真外传参看本篇第七分。

        〔41〕杨国忠756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以堂妹杨贵妃关系,为玄宗宠幸,官至宰相。安史之乱,随玄宗奔蜀,在马嵬坡被军士所杀。

        〔42〕秦梦记传奇篇名,沈亚之在篇中自述梦入秦国,娶秦穆公之女弄玉为妻的故事。

        〔43〕关于秦梦记的异文,秦梦记写沈亚之将别秦穆公,受命作歌,首句为“击髆舞,恨满烟光无处所。”而上文有“将去,公追酒高会,声秦声,舞秦舞,舞者击髆拊髀呜呜”等语,故“击髆”当为“击髆”之误。太平广记即作“击髆”。又写沈亚之对秦穆公说:

        “臣不忘君恩,如今日。”太平广记作“如日”,较合于立誓的口吻。

        〔44〕无双传传奇篇名,写刘无双与表兄王仙客幼年相亲,后无双因父罪没入宫庭,得押衙古洪用奇术救出,与仙客成婚的故事。

        〔45〕薛调830872唐代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婺州刺史薛膺之子,河东郡公薛苹之孙。

        〔46〕翰苑群书十二卷,宋代洪遵编。共收唐代李肇翰林志、宋代李昉禁林宴会集和洪遵本人翰苑遗事等记述唐、宋两代翰林学士姓名及翰林院掌故的史籍十二种。唐语林,笔记集,宋代王谠著。原书久佚,今本从永乐大典辑出,八卷。

        〔47〕范摅自号五云溪人,唐懿宗时人。云溪友议,笔记集,三卷。多载有关中晚唐诗人及诗歌的资料。

        〔48〕薛太尉疑为上文“薛太保”之误。

        〔49〕明珠记传奇剧本,二卷,明代陆采与其兄陆粲合作。

        明代吕天成曲品称其“本无双而作记,借明珠以联情”。

        〔50〕上清传传奇篇名,写窦参被陆贽以“蓄养侠刺”等罪名构陷致死,其宠婢上清为之申冤的故事。窦参733792,字时中,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唐德宗时任宰相,与陆贽不和,后被贬,死于邕州。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51〕常侍言旨笔记集,唐代柳珵著,记开元、天宝年间宫廷异闻,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著录:“常侍言旨,一卷,右唐柳珵记其世父登所著,六章。上清、刘幽求二传附。”今传本中无刘幽求传及上清传。

        〔52〕柳芳字仲敷,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开元进士,官集贤学士。其子柳登,字成伯,官大理少卿;柳冕,字敬叔,官福建观察使。柳登子柳璟,字德辉,官礼部侍郎。

        〔53〕杨娼传传奇篇名,写某武官宠爱杨姓歌女,因妻妬气愤而亡,歌女亦以死殉的故事。

        〔54〕房千里唐代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所著南方异物志、投荒杂录,新唐书艺文志分别著录于史部“地理类”和“杂传记类”。

        〔55〕许浑字用晦,一字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官至睦、鄂二州刺史。著有丁卯集。

        〔56〕韦縠五代前蜀人,官至监察御史。所编才调集为唐诗选集,共十卷。上文所引诗,才调集列为“无名氏三十七首”之二十二;全唐诗卷五三六收为许浑诗,题作寄房千里博士,注云:“一作途经敷水,一作客有新丰馆题怨别之词,因诘传吏,尽得其实,偶作四韵嘲之。”

        〔57〕飞烟传传奇篇名,明钞原本说郛作步飞烟。

        写武公业之妾步飞烟与邻人赵象爱恋,被公业鞭挞,至死不悔的故事。

        三水小牍,传奇小说集,唐代皇甫枚著。“枚”或写作“牧”。

        〔58〕卢氏抱经堂丛书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号抱经,清代浙江杭州人。所刻抱经堂丛书共十七种。云自在龛丛书,清光绪中缪荃孙编刻,共三十六种。所收三水小牍较卢文弨刊本多逸文十二篇,中有非烟传,题作步飞烟。

        〔59〕三水汉代安定郡属县,在今宁夏固原。唐代邠州新平郡有三水县,在今陕西旬邑。

        〔60〕姚咨字舜咨,号茶梦主人,明代无锡今属江苏人。喜藏书,著有潜坤集、春秋名臣传。嘉靖三十三年1554他抄得杨氏所藏三水小牍二卷,并作跋,后由秦汴刊行。卢氏抱经堂本即源于此本。

        〔61〕虬髯客传传奇篇名,唐末杜光庭作。写隋末杨素侍妓红拂私奔李靖,后与侠士虬髯客在太原同访李世民,虬髯客知其必为“天子”,于是远走海外,另取扶余国为国主。

        〔62〕杜光庭850933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宗时应试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避黄巢入蜀,他被召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时留蜀任职。

        〔63〕王建847918字光图,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国的建立者,九○三年至九一八年在位。

        〔64〕后主指王建之子王衍。

        〔65〕以窥覗神器为大戒指虬髯客传中虬髯客退避李世民的情节及篇末议论:“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神器,指天下,后转指帝位。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66〕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南宋休宁今属安徽人,官吏部尚书。著有易原、雍录等。所著考古编,十卷,杂论经义异同及考订史事。

        〔67〕“上变之嫌”此事又见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隋大业中,卫公上书,言高祖终不为人臣,请速除之。及京师平,靖与骨仪、卫文昇等俱收。卫、骨既死,太宗虑囚,见靖与语,因请于高祖而免之。”新唐书李靖传:“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高祖,指唐高祖李渊;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卫公,指李靖。

        〔68〕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号灵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戏曲作家。著有传奇剧本九种,现存红拂记二卷等五种。张太和,字幼于,号屏山,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戏曲作家。所著传奇剧本红拂记,今无传本。

        〔69〕凌初成虬髯翁杂剧剧本,一卷。演虬髯客传故事,以虬髯客为主角。按凌氏又有杂剧莽择配,或名北红拂,亦演同一故事而以红拂为主角;蓦忽姻缘,三传虬髯客故事,以李靖为主角,此剧未见传本。

        冥音录〔1〕出广记四百八十九。中称李德裕为“故相”,则大中或咸通后作也。唐人说荟题朱庆馀〔2〕撰,非。

        东阳夜怪录〔3〕出广记四百九十。叙王洙述其所闻于成自虚,夜中遇精魅,以隐语相酬答事。唐人说荟即题洙作,非也。郑振铎中国短篇小说集〔4〕云:“所叙情节,类似牛僧孺的元无有,也许这两篇是同出一源的。”案元无有本在玄怪录中,全书已佚。此条广记三百六十九引之:

        宝应中,有元无有,常以仲春末独行维扬郊野。

        值日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多逃。遂入路旁空庄。须臾霁止,斜月方出。无有坐北窗,忽闻西廊有行人声。未几,见月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若此,吾辈岂不为一言以展平生之事也”其一人即曰云云。

        吟咏既朗,无有听之具悉。其一衣冠长人,即先吟曰:“齐绔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其二黑衣冠短陋人,诗曰:“嘉宾良会清夜时,煌煌灯烛我能持。”其三故敝黄衣冠人,亦短陋,诗曰:“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其四故黑衣冠人,诗曰:“爂薪贮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无有亦不以四人为异,四人亦不虞无有之在堂隍也,递相褒赏。观其自负,则虽阮嗣宗咏怀,亦若不能加矣。四人迟明方归旧所。无有就寻之,堂中惟有故杵,灯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为也。

        灵应传〔5〕出广记四百九十二,无撰人名氏。唐人说荟以为于逖〔6〕作,亦非。传在记龙女之贞淑,郑承符之智勇,而亦取李朝威柳毅传中事〔7〕,盖受其影响,又稍变易之。泾原节度使周宝〔8〕字上珪,平州卢龙人。在镇务耕力,聚粮二十万石,号良将。黄巢据宣歙〔9〕,乃徙宝镇海军节度使,兼南面招讨使。后为钱镠〔10〕所杀。新唐书一八六有传。

        右第五分

        〔1〕冥音录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崔氏姊妹得其姨母鬼魂传授筝曲的故事。

        〔2〕朱庆馀名可久,唐代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825826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有朱庆馀集。一说肃宗宝应762进士,则其登第后二十五年787李德裕方出生,不可能称李为“故相”。按陶珽刻本说郛始题冥音录为朱庆馀所作,唐人说荟沿误。

        〔3〕东阳夜怪录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进士王洙转述成自虚夜遇骆驼、老鸡、破瓠、旧笠等精怪,赋诗酬答的故事。精怪诗中多用隐语自示身份。

        〔4〕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曾任燕京、暨南等大学教授。主编小说月报、文学等刊物,著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及短篇小说集桂公塘等。所编中国短篇小说集,选录唐代至清末的短篇小说,共三集,于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分册出版。

        〔5〕灵应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泾州节度使周宝应善女湫龙女九娘子之请,遣部将郑承符魂赴龙宫,率亡卒帮助她反抗朝那龙神为弟逼婚的故事。

        〔6〕于逖唐天宝间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称其为“山颠水涯,苦学贞士”。

        〔7〕取李朝威柳毅传中事灵应传中九娘子自述身世,称洞庭君为其“外祖”,又说:“顷者,泾阳君与洞庭外祖世为姻戚,后以琴瑟不调,弃掷少妇,遭钱塘之一怒,伤生害稼,怀山襄陵。泾水穷鳞,寻毙外祖之牙齿”等,皆本于柳毅传。

        〔8〕周宝814887唐代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曾任泾原节度使,乾符六年879十月徙镇海军节度使兼南面招讨使。

        〔9〕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于乾符六年占据宣、歙今安徽宣城、歙县一带。

        〔10〕钱珽852932字具美,临安今属浙江人。唐僖宗乾符时官杭州刺史,受镇海军节度使节制。五代时他建立吴越国,九○七年至九三二年在位。僖宗光启三年887,润州牙将刘浩等逐周宝,钱珽迎周宝到杭州。史书或说周为钱所杀,或说周之死与钱无关参看资治通鉴卷二五七“考异”。

        隋遗录〔1〕上下卷,据原本说郛七十八录出,以百川学海〔2〕校之。前题唐颜师古撰。末有无名氏跋,谓会昌中,僧志彻得于瓦棺寺阁南双阁之荀笔中〔3〕。题南部烟花录,为颜公遗稿。取隋书校之,多隐文。后乃重编为大业拾遗记。原本缺落,凡十七八,悉从而补之矣云云。是此书本名南部烟花录,既重编,乃称大业拾遗记。今又作隋遗录,跋所未言,殆复由后来传刻者所改欤。书在宋元时颇已流行,郡斋读书志及通考并著南部烟花录;

        通志著大业拾遗录;宋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亦有颜师古大业拾遗一卷,子部小说类又有颜师古隋遗录一卷,盖同书而异名,所据凡两本也。本文与跋,词意荒率,似一手所为。而托之师古,其术与葛洪之西京杂记〔4〕,谓钞自刘歆之汉书遗稿者正等。然才识远逊,故罅漏殊多,不待吹求,已知其伪。清四库全书总目一四三云:“王得臣塵史称其极恶可疑。姚宽西溪丛语亦曰:南部烟花录文极俚俗。又载陈后主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唐人方域诗,六朝语不如此。唐艺文志所载烟花录,记幸广陵事,此本已亡,故流俗伪作此书云云。然则此亦伪本矣。今观下卷记幸月观时与萧后夜话,有侬家事一切已托杨素了之语,是时素死久矣。

        师古岂疏谬至此乎其中所载炀帝诸作,及虞世南赠袁宝儿作,明代辑六朝诗者,往往采掇,皆不考之过也。”

        炀帝海山记〔5〕上下卷,出青琐高议后集卷五,先据明张梦锡刻本录,而校以董氏所刻士礼居本〔6〕。明钞原本说郛三十二卷中亦有节本一卷,并取参校。篇题下原有小注,上卷云“说炀帝宫中花木”,下卷云“记炀帝后苑鸟兽”,皆编者所加,今削。其书盖欲侈陈炀帝奢靡之迹,如郭氏洞冥,苏鹗杜阳〔7〕之类,而力不逮。中有望江南调八阕,清四库目云,乃李德裕所创,段安节乐府杂录述其缘起甚详,〔8〕亦不得先于大业中有之。

        炀帝迷楼记录自原本说郛三十二。明焦竑作国史经籍志,并海山记皆著录,盖尝单行。清四库目一四三谓“亦见青琐高议。竟以迷楼为在长安,乖谬殊甚。”然青琐高议中实无有,殆纪昀〔9〕等之误也。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更推阐其评语,以为“后称大业九年,帝再幸江都,有迷楼。末又称帝幸江都,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经月,火不灭。则竟以迷楼为在长安,等诸项羽之焚阿房,何乖谬至于此极”云〔10〕。

        炀帝开河记从原本说郛卷四十四录出。宋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一卷,注云不知作者。清四库目以为“词尤鄙俚,皆近于委巷之传奇,同出依托,不足道。”按唐李匡文资暇集〔11〕下云:“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末有自注云:

        “麻祜庙在睢阳。鄜方节度使李丕即其后。丕为重建碑。”然则叔谋虐焰,且有其实,此篇所记,固亦得之口耳之传,非尽臆造矣。惜李丕所立碑文,今未能见,否则当亦有足资参证者。至冢中诸异,乃颇似本西京杂记所叙广陵王刘去疾〔12〕发冢事,附会曼衍作之。

        右四篇皆为古今逸史〔13〕所收。后三篇亦见于古今说海〔14〕,不题撰人。至唐人说荟,乃并云韩偓〔15〕撰。致尧生唐末,先则颠沛危朝,后乃流离南裔,虽赋艳诗,未为稗史。所作惟金銮密记一卷,诗二卷,香奁集一卷而已〔16〕。

        且于史事,亦不至荒陋如是。此盖特里巷稍知文字者所为,真所谓街谈巷议,然得冯犹龙掇以入隋炀艳史〔17〕,遂弥复纷传于世。至今世俗心目中之隋炀,殆犹是昼游西苑,夜止迷楼者也。

        明钞原本说郛一百卷,虽多脱误,而迷楼记实佳。以其尚存俗字,如“你”之类,刻本则大率改为“尔”或“汝”矣。世之雅人,憎恶口语,每当纂录校刊,虽故书雅记,间亦施以改定,俾弥益雅正。宋修唐书,于当时恒言,亦力求简古,往往大减神情,甚或莫明本意。然此犹撰述也。重刊旧文,辄亦不赦,即就本集所收文字而言,宋本资治通鉴考异所引上清传中之“这獠奴”,明清刻本太平广记引则俱作“老獠奴”矣;顾氏校宋本周秦行纪中之“屈两箇娘子”及“不宜负他”,广记引则作“屈二娘子”及“不宜负也”矣。无端自定为古人决不作俗书,拼命复古,而古意乃寱失也。

        右第六分

        〔1〕隋遗录传奇篇名,写隋炀帝游幸扬州的奢侈腐化生活。

        〔2〕百川学海丛书,南宋左圭辑,共十集,一百种。收唐宋笔记、杂说、传奇等。

        〔3〕僧志彻得于瓦棺寺阁南双阁之荀笔中瓦棺寺,东晋时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五色线卷下:“〈大业拾遗记〉后序:上元瓦棺寺阁南隅有双笼,闭之忘记岁月。会昌中,诏拆浮屠,因得筍笔百余头藏书帙中。有生白藤纸数幅,题为南郡烟花录,僧志彻得之。及焚释氏群经,僧人惜其香轴,争取纸尾拆去,视其轴,皆有鲁郡颜公名,题云手写是录。即前之筍笔,可举而知也。”

        〔4〕葛洪约283363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抱朴子等。西京杂记,笔记小说集,葛洪托名西汉刘歆作,原本上、下两卷,后分为六卷。

        〔5〕炀帝海山记和下文的炀帝迷楼记、炀帝开河记皆为传奇篇名,作者不详,鲁迅以为当系宋人所作。海山记写隋炀帝造西苑、凿五湖等事;迷楼记写隋炀帝起迷楼、幸美女等荒淫生活;开河记写麻叔谋奉炀帝命开运河,掘墓虐民等事。

        〔6〕张梦锡字云生,明代鄞今浙江宁波人,明末鲁王监国时官至御史。所刻青琐高议,前、后集各十卷。董氏所刻士礼居本,指董康据清代黄丕烈士礼居所藏钞本的刻印本,附有别集七卷。董康18671946,字绶经,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年间进士。

        〔7〕郭氏洞冥全名汉武洞冥记,四卷,记神仙怪异故事。旧题汉郭宪撰,当系六朝人所作。郭宪,字子横,汝南新郪今安徽太和人,东汉方士。苏鹗杜阳,全名杜阳杂编,三卷。记唐代广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间的传闻异事。苏鹗,字德祥,唐代武功今属陕西人。

        〔8〕望江南词牌名,亦名忆江南,相传本名谢秋娘,为李德裕所创。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此调“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段安节,唐末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善音律,能作曲。所著乐府杂录,一卷。杂记开元以后有关音乐歌舞及著名艺人的故事。

        〔9〕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10〕周中孚17681831字信之,清代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所著郑堂读书记,共七十一卷。引文见卷六十三。

        〔11〕李匡文字济翁,唐代陇西今甘肃东部人。官太子宾客、贺州刺使。所著资暇集,三卷。主要考证古物、记述史事。

        〔12〕广陵王刘去疾西京杂记卷六作广川王,说他喜掘墓藏。

        〔13〕古今逸史丛书,明代吴琯编。共收五十五种,分逸志、逸记两门,内有部分小说资料。

        〔14〕古今说海丛书,明代陆楫等编。共一三五种,多为明代以前的小说、杂记,分说选、说渊、说略、说纂四部。

        〔15〕韩偓844923字致尧,小字冬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官翰林学士、承旨。后因反对朱温,入闽依王审知以卒。有韩内翰别集。

        〔16〕金銮密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五卷,入史部“杂史”类。香奁集,诗集,一卷,又有三卷本。

        〔17〕冯犹龙15741646名梦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文学家。南明唐王时任寿宁知县。编著话本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种,合称“三言”。隋炀艳史,明代小说,四十回。作者署齐东野人,是否即冯梦龙,未详。按冯氏醒世恒言中有隋炀帝逸游召谴一篇。

        绿珠传一卷出琳琅秘室丛书〔1〕。其所据为旧钞本,又以别本校之。末有胡珽跋,云:“旧本无撰人名氏。案马氏经籍考题宋史官乐史撰。宋人续谈助亦载此传,而删节其半。后有西楼北斋跋云:直史馆乐史,尤精地理学,故此传推考山水为详,又皆出于地志杂书者。余谓绿珠一婢子耳,能感主恩而奋不顾身,是宜刊以风世云。咸丰三年八月,仁和胡珽识。”今再勘以说郛三十八所录,亦无甚异同。疑所谓旧钞本或别本者,即并从说郛出尔。旧校稍烦,其必改“越”为“粤”之类,尤近自扰,〔2〕今悉不取。

        杨太真外传〔3〕二卷,取自顾氏文房小说。署史官乐史撰,唐人说荟收之,诬谬甚矣。然其误则始于陶宗仪说郛之题乐史为唐人。此两本外,又尝见京师图书馆所藏丁氏八千卷楼旧钞本,称为“善本”,然实凡本而已,殊无佳处也。宋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著录“曾致尧广中台记八十卷,又绿珠传一卷”,颇似传亦曾致尧〔4〕作;

        又有“杨妃外传一卷”,注云:“不知作者”;又有“乐史滕王外传一卷,又李白外传一卷,洞仙集一卷,许迈传一卷,杨贵妃遗事二卷,”注云:“题岷山叟上”。书法函胡,殆不可以理析。然续谈助一跋而外,尚有郡斋读书志九,传记类云:“绿珠传一卷,右皇朝乐史撰。”又“杨贵妃外传二卷,右皇朝乐史撰。叙唐杨妃事迹,讫孝明之崩。”而直斋书录解题七,传记类亦云:“杨妃外传一卷,直史馆临川乐史子正撰。”则绿珠杨妃二传,皆乐史之作甚明。杨妃传卷数,宋时已分合不同,今所传者盖晁氏所见二卷本也。但书名又小变耳。

        乐史,抚州宜黄人,自南唐入宋,为著作佐郎,出知陵州。以献赋召为三馆编修〔5〕,迁著作郎,直史馆。观绿珠太真二传结衔,则皆此时作。后转太常博士,出知舒黄商三州,再入文馆,掌西京勘磨司〔6〕,赐金紫。景德四年卒,年七十八。

        事详宋史三百六乐黄目传〔7〕首。史多所著作,在三馆时,曾献书至四百二十余卷,皆叙科第孝悌神仙之事〔8〕。又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征引群书至百余种,今尚存。盖史既博览,复长地理,故其辑述地志,即缘滥于采录,转成繁芜。而撰传奇如绿珠太真传,又不免专拾旧文,如语林,世说新语,晋书,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长恨传,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等〔9〕,稍加排比,且常拳拳于山水也。

        右第七分

        〔1〕绿珠传传奇篇名,宋代乐史作。写晋代豪门石崇宠妾绿珠坠楼殉主的故事。琳琅秘室丛书,清代胡珽辑,五集,三十六种。所收偏重掌故、说部、释道方面的书。胡珽18221861,字心耘,清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官太常博士。

        〔2〕改“越”为“粤”之类,尤近自扰绿珠传:“绿珠者,姓梁,白州博白县人也。州则南昌郡,古越地,秦象郡,汉合浦县地。”

        白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一带,属古百越居地,故“越”不必改“粤”。

        〔3〕杨太真外传传奇篇名,分上、下两卷。写杨贵妃故事。

        〔4〕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宋代南丰今属江西人,官至户部郎中。著有仙凫羽翼、广中台记等,均佚。

        〔5〕献赋乐史向宋太宗献金明池赋,被召为三馆编修。三馆,指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宋代掌管图书、编纂国史的机构。

        〔6〕西京勘磨司当为西京磨勘司。北宋以汴今河南开封为京城,以洛阳今属河南为西京。磨勘司,主管官吏考课升迁的官署。

        〔7〕乐黄目传乐史次子黄目的本传,篇首叙乐史生平事迹。

        〔8〕在三馆时,曾献书至四百二十余卷按宋史乐黄目传载:乐史在三馆时,献贡举事二十卷,登科记三十卷,题解二十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孝弟录二十卷,续卓异记三卷,共一四三卷。迁著作郎等官后又献广孝传五十卷,总仙记一四一卷,广孝新书五十卷,上清文苑四十卷。两次共献书四二四卷。

        〔9〕语林笔记小说集,二卷,晋代裴启著。记述两汉魏晋间士大夫言谈轶事,已佚。鲁迅古小说钩沉中有辑本。明皇杂录,笔记小说集,二卷,又别录一卷,唐代郑处诲著。记唐玄宗朝杂事传说。开天传信记,笔记小说集,一卷,唐代郑棨著。写开元天宝间故事,杂有神怪传说。安禄山事迹,小说,二卷,唐代姚汝能著。

        宋刘斧秀才作翰府名谈二十五卷,又摭遗〔1〕二十卷,青琐高议十八卷,见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

        今惟存青琐高议。有明张梦锡刊本,前后集各十卷,颇难得。近董康校刊士礼居写本,亦二十卷,又有别集七卷,宋志所无。然宋人即时有引青琐摭遗者,疑即今所谓别集。宋志以为翰府名谈之摭遗,盖亦误尔。其书杂集当代人志怪及传奇,漫无条贯,间有议,亦殊浅率。前有孙副枢〔2〕序,不称名而称官,甚怪;今亦莫知为何人。此但选录其较整饬曲折者五篇。作者三人:曰魏陵张实子京,曰谯川秦醇子復或作子履,曰淇上柳师尹。皆未考始末。一篇无撰人名。

        流红记〔3〕出前集卷五,题下原有注云“红叶题诗取韩氏”,今删。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有顾况于洛乘门苑水中得大梧叶,上有题诗,况与酬答事。“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4〕者,况和诗也。范摅云溪友议下又有题红怨,言卢渥〔5〕应举之岁,于御沟〔6〕得红叶,上有绝句,置于巾箱。及宣宗放宫人〔7〕,渥获其一。“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宋人作传奇,始回避时事,拾旧闻附会牵合以成篇,而文意并瘁。如流红记,即其一也。

        赵飞燕别传〔8〕出前集卷七,亦见于原本说郛三十三,今参校录之。胡应麟笔丛二十九云:“戊辰之岁,余偶过燕中书肆,得残刻十数纸,题赵飞燕别集。阅之,乃知即说郛中陶氏删本。其文颇类东京,而末载梁武答昭仪化鼋事。盖六朝人作,而宋秦醇子復补缀以传者也。第端临通考渔仲通志并无此目。而文非宋所能。其间叙才数事,多俊语,出伶玄右,而淳质古健弗如。惜全帙不可见也。”又特赏其“兰汤滟滟”等三语,以为“百世之下读之,犹勃然兴。”然今所见本皆作别传,不作集;说郛本亦无删节,但较高议少五十余字,则或写生所遗耳。高议中录秦醇作特多,此篇及谭意歌传〔9〕外,尚有骊山记及温泉记〔10〕。其文芜杂,亦间有俊语。倘精心作之,如此篇者,尚亦能为。元瑞虽精鉴,能作四部正讹〔11〕,而时伤嗜奇,爱其动魄,使勃然兴,则辄冀其为真古书以增声价。犹今人闻伶玄飞燕外传及汉杂事秘辛〔12〕为伪书,亦尚有怫然不悦者。

        谭意歌传出别集卷二,本无“传”字,今加。有注云:

        “记英奴才华秀色”,今削。意歌,文中作意哥,未知孰是。唐有谭意哥,盖薛涛李冶之流,辛文房唐才子传曾举其名,然无事迹。

        〔13〕秦醇此传,亦不似别有所本,殆窃取莺莺传霍小玉传等为前半,而以团圆结之尔。

        王幼玉记〔14〕出前集卷十,题下有注云:“幼玉思柳富而死”,今删。

        王榭〔15〕出别集卷四,有注云:“风涛飘入乌衣国”,今删;而于题下加“传”字。刘禹锡乌衣巷诗〔16〕,本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篇改谢成榭,指为人名,且以乌衣为燕子国号,殊乏意趣。而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17〕乃已引为典据,此真所谓“俗语不实流为丹青”〔18〕者矣。因录之,以资谈助。

        梅妃传〔19〕出说郛三十八,亦见于顾氏文房小说,取以相校,说郛为长。二本皆不云何人作,唐人说荟取之,题曹邺〔20〕者,妄也。唐宋史志亦未见著录。后有无名氏跋,言“得于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又云“惟叶少蕴与予得之。”案朱遵度〔21〕好读书,人目为“朱万卷”。子昂〔22〕,称“小万卷”,由周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累仕至水部郎中。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宋史四三九文苑有传。少蕴则叶梦得〔23〕之字,梦得为绍圣四年进士,高宗时终于知福州,是南北宋间人。年代远不相及,何从同得朱遵度家书。盖并跋亦伪,非真识石林者之所作也。今即次之宋人著作中。

        李师师外传〔24〕出琳琅秘室丛书,记所据为旧钞本。

        后有黄廷鉴〔25〕跋云:“读书敏求记云,吴郡钱功甫秘册藏有李师师小传,牧翁曾言悬百金购之而不获见者。偶闻邑中萧氏有此书,急假录一册。文殊雅洁,不类小说家言。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张端义贵耳集载有师师佚事二则,传文例举其大,故不载,今并附录于后。又宣和遗事载有师师事,亦与此传不尽合,可并参观之。琴六居士书。”贵耳集〔26〕二则,今仍迻录于后,然此篇未必即端义所见本也。

        道君北狩,在五国城或在韩州,凡有小小凶吉丧祭节序,北人必有赐赉。一赐必要一谢表。北人集成一帙,刊在榷场中。传写四五十年,士大夫皆有之,余曾见一本。更有李师师小传,同行于时。

        道君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檃括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后云:“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李师师因歌此词。道君问谁作。李师师奏云:

        “周邦彦词。”道君大怒,坐朝宣谕蔡京云:“开封府有监税周邦彦者,闻课额不登,如何京尹不案发来”

        蔡京罔知所以,奏云:“容臣退朝呼京尹叩问,续得复奏。”京尹至,蔡以御前圣旨谕之。京尹云:“惟周邦彦课额增羡。”蔡云:“上意如此,只得迁就。”

        将上,得旨:“周邦彦职事废弛,可日下押出国门”

        隔一二日,道君复幸李师师家,不见李师师。问其家,知送周监税。道君方以邦彦出国门为喜,既至,不遇。坐久至更初,李始归,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道君大怒云:“尔往那里去”李奏:“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门,略致一杯相别。不知官家来。”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有兰陵王词。”今“柳阴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后官至大晟乐乐府待制。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当时李师师家有二邦彦,一周美成,一李士美,皆为道君狎客。士美因而为宰相。吁,君臣遇合于倡优下贱之家,国之安危治乱,可想而知矣。

        右第八分终

        〔1〕摭遗宋史艺文志列于翰府名谈之后,把它当作翰府名谈摭遗。鲁迅则疑其为青琐高议摭遗,亦即士礼居写本青琐高议的别集。

        〔2〕孙副枢青琐高议中全署“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副枢,枢密院副使。枢密院,宋代掌管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务的中央官署。

        〔3〕流红记传奇篇名,题“魏陵张实子京撰”。写书生于髆在御沟中拾得题有诗句的红叶,后来恰巧娶得这个题诗的宫女为妻的故事。

        〔4〕“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流红记中“好事者”赠于髆的诗:“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于髆写于红叶的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皆自顾况这两句诗变化而出。

        〔5〕卢渥820905字子章,唐代范阳今北京大兴人。

        宣宗时进士,官至检校司徒。

        〔6〕御沟唐时引终南山水从皇宫内流过,称为“御沟”。按下述卢渥得于御沟的红叶题诗,在流红记中即写为于髆所得。

        〔7〕宣宗放宫人新唐书宣宗纪:大中元年847“二月癸未,以旱出宫女五百人。”

        〔8〕赵飞燕别传传奇篇名,题“谯川秦醇子復撰”。写汉成帝刘骜宠幸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姐妹的故事。

        〔9〕谭意歌传传奇篇名,题“谯郡秦醇子復撰”。写歌女谭意歌与张正字相恋,几经周折,方得结为夫妇的故事。

        〔10〕骊山记及温泉记均为传奇篇名,写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

        〔11〕四部正讹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的一种,在该书卷三十至三十二。内容系考辨经史子集中的伪书。

        〔12〕伶玄字子于,汉代潞水今河北三河人。飞燕外传,写赵飞燕姐妹故事,一卷。旧题伶玄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该书中写前汉人有“祸水灭火”的话,而“前汉自王莽、刘歆以前,未有以汉为火德者”,疑其为后人依托。汉杂事秘辛,写汉桓帝选立梁冀之妹为皇后事,一卷。前有明代杨慎序,称其为汉代古籍,得之于安宁土知州万氏。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以为即杨慎所伪造。

        〔13〕谭意哥生平不详。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李季兰”条:“历观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如刘媛、谭意哥、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华藻,才色双美者也。”薛涛834,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人,唐代歌妓、诗人。李冶784,一名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唐代女道士、诗人。

        〔14〕王幼玉记传奇篇名,题“淇上柳师尹撰”。写妓女王幼玉与柳富的爱情故事。

        〔15〕王榭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金陵人王榭航海遇险,与乌衣国女子成亲,归后方知此女是燕子的故事。

        〔1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中唐诗人。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宾客集。乌衣巷诗,是他所作金陵五题之一,王榭传末引此诗,改第三句为“旧时王榭堂前燕”,以附会所撰故事。按刘禹锡诗中的“乌衣巷”在建康今南京城东南朱雀桥附近,三国孙吴在此设军营,兵士都穿黑衣,因而得名;“王谢”指东晋王导、谢安两大豪门世族,当年皆居乌衣巷内。

        〔17〕张敦颐字养正,宋代婺源今属江西人。官南剑州教授,知舒、衡二州。六朝事迹编类,二卷,于六朝外兼记唐、宋事迹。

        〔18〕“俗语不实流为丹青”语出汉代王充论衡书虚:

        “俗语不实,成为丹青。”

        〔19〕梅妃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梅妃江采蘋深受唐玄宗宠爱,为杨贵妃忌妬,终被疏远的故事。

        〔20〕曹邺字业之,唐代桂州治今广西桂林人,官至祠部郎中、洋州刺史。

        〔21〕朱遵度南唐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隐居不仕,性好藏书,时称“朱万卷”。著有群书丽藻目录。

        〔22〕朱昂9151007字举之,宋代潭州今湖南长沙人。

        好藏书,时称“小万卷”。其父为朱葆光。

        〔23〕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南宋吴县今属江苏人。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著有石林词、避暑录话等。

        〔24〕李师师外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相昵,金兵入汴京,师师被张邦昌献于金帅,吞金自尽。与他书所述李师师轶事,颇不相同。

        〔25〕黄廷鉴1752字琴六,清代江苏常熟人。治考证学,著有第六絃溪文钞等。

        〔26〕贵耳集三卷,宋代张端义著。内容多记两宋朝野佚事,兼及诗话、考证等。


  https://www.lvsewx.com/books/1/1538/400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